【COP15】罗汉坝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 游 - 大关新闻网

【COP15】罗汉坝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

时间:2021-10-09 15:18:30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申知铭  肖鹏
    100周年.png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水系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昭通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
    地处大关县天星镇辖区内的罗汉坝就属于乌蒙山保护区朝天马片区的其中一个自然保护区域。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区域已建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濒危物种保护得到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成效凸显。
   走进如今的罗汉坝自然保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连绵群山中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坐落于群山深处的罗汉坝水库正如上天镶嵌在这林海深处的一面大镜子,为这里生物多样性的繁衍生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温床作用。这里秀竹挺拔,山花烂漫,原始森林神秘幽深,杜鹃湖泊风光旖旎。广袤的草甸、奇险的峰峦无不令人向往。和谐、美丽的大自然孕育出了这里生物多样性的生机盎然。
    罗汉坝自然保护区距大关县城约58公里,海拔1923—2100米,气候类型既表现出地带性的基本特征,又具有由云贵高原向长江流域过渡的明显特点,因此在相对狭窄的区域范围内植被资源就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和44个群丛。保护区内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混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常绿阔叶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暖温性竹林等组成了保护区林海。境内有10万余亩自然保护区,50500亩原始森林,1700多亩湿地。保护区共记录到哺乳动物9目、27科、71属、92种,哺乳动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有熊、云豹、毛冠鹿、白腹锦鸡等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红豆杉、杜鹃、筇竹、珙桐等20种国家级珍稀植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9%,是一个天然的森林大氧吧。
   多年来,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罗汉坝管护站的干部职工及基层一线的护林员,他们不论风吹雨淋,还是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罗汉坝自认保护区腹地,当好生态“哨兵”,守护好保护区的绿水青山和森林资源,让这里的生物群落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加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增强。
   “下面我们设了三个管护点,还有一个哨卡;上边一共17个人,进行分片。我们管护站的每人挂一个片,与护林员一起巡护。通过对周边的群众进行宣传,现在他们的自觉性已经提高了,很少进入管护区域去盗采我们的竹笋、山药这些。”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汉坝管护站站长李树欣介绍道,“黑熊,据我们用红外线的监控拍摄,整个保护区可能已上百只;毛冠鹿,据我们红外线的监测,可能有四五百只;白腹锦鸡比较多,我们整个片区里都有,上千只是有的。”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大自然赐予我国的宝贵遗产,同时也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罗汉坝自然保护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管护范围面积大、资源保护任务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资源调查、科研监测等基础性研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当前,国家对强化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影响和危害生物多样性发展等违法行为已进入了常态化阶段。
    “我们下一步的打算,就是继续对动植物进行监测和保护,同时加强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在下边设两个管护点,一个哨卡,建一个气象监测站,还要在天星这里建一个管护站。”面对艰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站长李树欣充满了信心。
    100周年.png

主管:中共大关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870-3040153     投稿邮箱:dgxxwzx@163.com

滇ICP备案号:12004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