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在大关开展“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2-08-02 14:49:42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瑞黎
本网讯(通讯员 陈瑞黎)近日,西南林业大学易班发展中心20余名师生代表以“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大关的山水情怀之中,既充分展示了西林人“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情怀,又增进了西林人与大关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绿色之行——走筇竹致富之路,品生态文明之美。在木杆镇细沙村大罗汉坝“中国筇竹系统研究起点”、向阳村“大关筇竹产业示范园区”、漂坝村杉树坪“竹林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和银吉村徐家湾“‘两山’理念实践与筇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处调研学习,详细了解筇竹科研、生长特性、发展面积、文化内涵、群众种竹积极性、竹笋销售价格、筇竹产业发展远景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围绕绿色主题,用青春脚步丈量着木杆人的筇竹致富之路,品味着木杆的生态文明之美。
红色之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到木杆镇银吉村“老康故居”和玉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水堰参观学习,感受大关典型红色思想和乡村红色文化之美,从而感召更多青年力量主动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将个人的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品味之行——讲好筇竹工艺故事,谱写乡村幸福篇章。到木杆镇银吉村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旭红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感受乡村青年用勤奋与决心把智慧书写在家乡的热土上的最美情怀;学习感悟“一根筇竹照亮千家万户”的致富之道。通过近距离观摩,实践队员们细致学习了筇竹的选材、烘烤、加工、制造、打磨等一系列加工过程,直观感受筇竹经过打磨,“华丽转身”变成茶桌、办公桌、办公椅、餐桌、毛笔、手杖、拐杖、火机、钢笔等30余种家具及工艺品的文化魅力和工匠精神。
温暖之行——情系大关,深入农户“观”“访”“宣”。深入到木杆镇细沙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元亨村洪沙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漂坝村三江口苗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参观学习。到银吉村18户困难群众家中进行实地走访,把爱心大米等生活物资送到群众手中;结合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对村民们进行抗疫知识宣传;重点对2021年市级“五美家庭”获评者徐洪超家庭和老村干部、红坪党支部老党员吴富方同志进行专访。在与基层干部、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的实践活动中,共同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之情。
感恩之行——与童相伴,“易”童成长。在银吉村与6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奉献爱心”活动。组织暑期作业辅导课、动植物知识科普、植物猜猜猜、生态文明知识浅认识、“放飞梦想”等文娱活动;播放抗美援朝和抗疫宣传视频,引导同学们从小培养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珍爱和平的品质;大手牵小手,高举小红旗合唱《歌唱祖国》《如愿》《童心向党》等红色歌曲,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朴素情感,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美好的新时代。
编辑:张华
责编:龙宇瑶
编审:徐靖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大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