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乐镇四合社区: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新风入人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大关新闻网

悦乐镇四合社区: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新风入人心

时间:2022-11-18 15:26:10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军
 

4ab83a940d268cdb09544fae3c59156.jpg

       本网讯(通讯员  杨军)四合社区位于悦乐集镇中心位置,辖10个村民小组,5个党支部,70名党员,常住人口726户3160人。社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让村民在树文明新风中真正得到实惠。

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工作新成效

街上,元宝小组扶智扶志宣讲.jpg

       将平安网格创建工作同加强社区治理建设相结合,创新基层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各居民小组通过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重点宣传《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居规民约》等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少办的舆论氛围。

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倡议书 (2).jpg

       今年,以“三六九赶集天”为依托,设立宣传点举办宣传活动11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600余份。同时,通过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聚力“三治”融合,打造移风易俗好环境

       注重“法治”保障,增强移风易俗公信力。开展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法治宣传进社区等活动15余场次,覆盖群众近1800人次,促进居民树立法治思维。发动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民代表深入社区,结合真实案例和移风易俗中出现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村民移风易俗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具体内容.jpg

       注重“德治”教化,激发移风易俗内生动力。社区定期组织召开群众宣传教育会,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习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四合小组移风易俗宣讲.jpg

       注重“自治”强基,提升移风易俗原动力。依托平安建设,培育居民自治力量,组建居民议事会、联席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形成“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的共治共享格局;实施积分制等奖惩机制,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居民公约》,引导群众简办红白喜事、远离封建迷信和非法组织、自主开展“门前三包”等。

多措并举开新局,创新移风易俗新模式

       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党建引领,由社区支部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社区乡贤能人等作为理事,由理事为居民做好移风易俗宣传,对办理事项进行指导和帮助。自去年开展情防控以来,大家主动做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宣传者,红白理事会成员进村入户,及时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倡导婚事缓办、喜事少办、白事简办,社区群众积极响应,全力配合,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镇村干部劝导群众白事简办.png

(镇村干部劝导群众白事简办)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成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道德评议、道德表彰、道德宣讲,以“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媳”等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以小家庭传递大美德,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修订上墙的居民公约.jpg

       今年1—10月,四合社区通过“一约四会”(居民公约、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移风易俗宣传大会)全覆盖,不断加强居民道德教育,滋养淳正民风,聚拢乡情民意,汇聚乡村振兴力量。通过红白理事会积极宣传倡导,实现婚事缓办、丧事简办15次;通过道德评议会,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累计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25次;通过居民议事会,社区内大事征求群众意见30次、协助解决矛盾纠纷41次。一系列举措,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好环境。

640 (1).gif

编辑:张华

责编:朱睿

编审:徐靖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大关资讯。

二维码.jpg

主管:中共大关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870-3040153     投稿邮箱:dgxxwzx@163.com

滇ICP备案号:12004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