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变革•非凡十年】 大关农信:金融活水添动力 贷动产业大发展
时间:2022-08-09 17:24:33 来源: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华
本网讯(记者 张华)“感谢天星信用社给我们发放了‘棉花贷’,这个贷款利息比较便宜,才4厘8,以前镇上贷款都是8厘多、9厘多,我贷了30万到新疆去种棉花。这个贷款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2021年1月13日,在天星镇党委政府与大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同组织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创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天星镇南甸村村民苟才富发自肺腑地讲道。
大关不种棉花,怎么会有“棉花贷”呢?这是大关农信社在发展、改革进程中,从2014年开始针对天星农户规模性外出新疆种植棉花而创新推出的助农创业贷款产品。
据天星镇最早一批前往新疆种植棉花的南甸村村民田代刚介绍,1995年天星村大水沟刘家外嫁到四川的姑娘回到娘家时说,老家太穷了不如到新疆种棉花,那里能找到钱。所以1996年他们就约了50多人到新疆帮老板种棉花。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能在过年时带钱回家。连续干到2005年,田代刚便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棉花,资金由老板垫付。2007年,田代刚回到天星老家,因自身在外发展,贷款程序繁琐,只得请亲戚帮忙贷了10万元种植棉花;2009年,在返回天星时他自己贷款10万元用于扩大种植。他说,发展到现在,自己每年种棉花的面积都保持在六七百亩。种植面积比他多的,就是在他之后到新疆学种棉花的同村人苟才富。
苟才富2005年开始去新疆打工,一开始是给当地的棉花种植户管理棉花。学到技术后,从2008年开始他就在当地租地自己种植棉花。2020年,他已在新疆租地达1100亩,投入资金180万元,收益达50万元左右。他说,“棉花贷”解决了像他一样缺资金做大棉花种植产业群体的燃眉之急。
因为外出新疆种棉花能找到钱,一年一贷的“棉花贷”贷款方式灵活、手续简便,所以亲戚、朋友一个传一个、一个带一个,一年又一年地跟进,有实力的自己当雇主,暂时没有实力的当帮工,现在在新疆种棉花的天星人已超过400余人。
“以往种植棉花,更多的是讨个生活,从没想到自己可以贷那么多贷款到新疆种植棉花,也从没想到可以靠种植棉花发家致富,但是我们做到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小汽车买上了,房子重新修建了,学生生活费用也不用再愁了。”在2022年召开的座谈会上,棉农刘永前激动地说。
从推出“棉花贷”到2022年1月的9年间,大关农信社在天星镇已累计发放“棉花贷”768笔10695万元。仅在2022年,南甸、中心、安乐、绿南4村就有178户共计贷款4600多万到新疆种植棉花。“棉花贷”,贷来了劳动力的稳定就业,贷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贷来了农村的大发展变化。
紧跟大关县委、县政府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关农信社还创新推出“竹业贷”“生猪贷”“金牛贷”等特色贷款产品,让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从中受益。通过对这些特定群体产业贷款的精准投放,活跃产业经济,助推全县高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上高桥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是大关县肉牛优势区域分布规划重点区域,肉牛养殖历史悠久,一直是滇东北地区大牲畜交易集散地。为帮助广大养牛户扩大肉牛养殖量和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产业化程度,大关农信社推出了利率低、额度高、期限长的“金牛贷”产品,有效助力养殖户实现创业、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今年7月中旬,县委政府领导及大关农信社等相关部门在上高桥乡开展了“金牛贷”农户评级授信仪式,为符合评级授信条件的341户拟授信金额6500万元,高效助力牛产业发展。大寨村庙子边村民小组的韩志凤就是当中的受益者。她以发展种养殖为主成立了大关县鑫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了98头牛,并流转土地3500亩,长期雇佣了近 20名工人。此次授信活动,正好帮助她解决了扩大养殖规模所需资金的困难。
与韩志凤一样,众多养殖户通过“金牛贷”这场“及时雨”,解决了牛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云南云上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关县琦鑫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及琦鑫合作社分别获得600万、400万的授信金额,有效弥补了企业资金不足,也有力推动了大关牛产业的长足发展。
据统计,自2020年推出“竹业贷”“生猪贷”以来,累计投放“竹业贷”35980万元,覆盖4000户农户、690个体工商户、16个专业合作社、2家小微企业(大关木杆鑫兴竹笋厂和云南吉食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各1500万元);累计投放“生猪贷”27498万元,覆盖2400户农户、130个体工商户、10个专业合作社、1户小微企业(猪猪侠农牧科技有限公司,300万);2021年推出“金牛贷”后,累计投放21688万元,覆盖3700户农户、87个体工商户、11个专业合作社、3户小微企业。
同时,大关农信社还通过“特色养殖贷”“特色种植贷”“创业就业贷”“乡村振兴贷”“重点工业贷”等专项贷款产品大力支持辖区特色养殖及深加工、特色种植及深加工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积极支持创业就业主体、村集体经济及辖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做优做强产业。
十年来,大关农信社牢固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市场观念,以“党建+”为抓手,以“支农、兴农、富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联系、服务农民的金融纽带和主力军作用,竭力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三农”发展需求,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作为县域企业的一份子,大关农信社除了竭力支持县域产业发展之外,每年还为县财政提供了较为可观的税收。“十二五”期间,累计缴纳各类税收共计4107.49万元;“十三五”期间,累计缴纳各类税收共计5934.48万元,逐步发展成为大关重要的纳税大户之一。
编辑:张华
责编:龙宇瑶
编审:徐靖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大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