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打笋子十来天了,一天差不多打得到200来斤,今年秋笋价格好,剥了壳儿卖一斤是6—7元,我家现在可以打笋子的竹林有20来亩,估计今年秋笋能卖到2万块钱左右”,天星村龙洞村民小组陈开秀笑着说道。
鱼孔村支书张洪茂介绍:“鱼孔村目前有方竹3.8万亩,现已丰产的有6000余亩,通过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实施了种苗帮扶、产业管护培训、产业路建设、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了竹产业效益,预计今年秋笋产量可达280吨以上,户均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
“我之前在浙江务工,现在长期在沿河竹笋加工厂务工,务工收入一年有四五万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沿河村村民雷大勇开心地说。竹产业的发展,绿了山头、美了乡村、富了百姓,也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小小竹笋不仅是餐桌上应季的山珍美味,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天星镇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县委“绿色产业发展基地”这一定位,依托退耕还林、竹基地建设、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整合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三支队伍力量,对产业发展实行样板到人、网格管理、年度考核,下足“种管”功夫,推动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全镇现有方竹9.6万亩,建成竹笋加工厂3个,预计今年秋笋产量可达650吨以上,产值可达800万元左右。目前,全镇秋笋登记在册产量达540余吨,已实现产值650余万元。
责编:白杨
编审:李自洪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了解更多大关资讯。
主管:中共大关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870-3040153 投稿邮箱:dgxxwzx@163.com
滇ICP备案号:12004977号-1